中德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诊断示范项目现场诊断最后一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3月28号,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国家节能中心(NECC)和德国能源署(dena)联合实施的中德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诊断示范项目迎来现场调研和节能诊断的最后一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由以机场管理和机场运行服务保障为主业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和运营。2018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超1亿人次,排名世界第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一直秉持着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了多项节能增效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措施,例如:照明系统运行优化、光伏系统的建设、GPU系统的应用等。同时,首都机场正在逐步实施传统能源汽车的替代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只能看见新能源汽车(NEV)在首都机场的场地上运营。

此次节能诊断主要针对首都机场T3航站楼部分区域的通风和照明系统,希望在企业已实施的节能基础上提供改善和优化建议。中德专家在诊断前对首都机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和电话会议沟通。现场诊断过程中,专家团队也通过先进的测量工具对现场白天和夜间照度、区域温湿度、通分口风速等专业数据进行了测量。除此之外,专家团队也与现场工作人员也就首都机场的用能状况,和节能计划以及过程中的顾虑和痛点难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通过现场紧张而卓有成效的调研,专家团队提出了初步的诊断建议,接下来中德双方将会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企业的需求起草一份诊断报告,并针对首都机场的通风和照明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供兼顾节能效果和经济、环境效益的措施建议。

作为现场诊断的最后一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能源诊断对中德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诊断示范项目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该项目总共遴选了6家中方用能单位,分别涵盖了水泥、煤电、玻璃纤维、陶瓷、造纸业和公共建筑领域。其目标是结合德国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中国工业领域开展最先进的节能诊断,引入和推广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并在中德紧密合作项目中实施已确定的节能措施。这一示范项目是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的一部分,由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发起和指导。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有限公司节能诊断座谈现场,图片来源:GIZ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有限公司节能诊断座谈现场,图片来源:GIZ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有限公司节能诊断座谈现场,图片来源:GIZ

图片来源:GIZ

图片来源:GIZ

图片来源:GIZ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有限公司节能诊断现场测量,图片来源:GIZ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有限公司节能诊断现场测量,图片来源:GIZ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有限公司节能诊断现场测量,图片来源:GIZ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