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以来,首个国家能源代表团访问和考察德国

中国国家能源局10月31日-11月1日赴德国考察电力市场及可再生能源消纳经验

 图片:德国国务秘书帕特里克·格爱琴(Patrick Graichen)博士与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先生

图片:德国国务秘书帕特里克·格爱琴(Patrick Graichen)博士与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先生

图片:德国国务秘书帕特里克·格爱琴(Patrick Graichen)博士与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先生

 图片:国家能源局代表团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等德方机构合照

图片:国家能源局代表团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等德方机构合照

图片:国家能源局代表团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等德方机构合照

2022年11月4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前,中国国家能源局率团于10月31日到访柏林,就德国电力市场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等议题与德方部委、电力监管机构、智库及企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友好交流和讨论。

这是自2019年年底疫情以来,国家能源局首次派团到欧洲考察和交流,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BMWK)及德国驻华使馆给予高度重视,并委托GIZ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组积极配合组织工作。随能源局一同前往德国的还有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国家电力规划设计院的领导和专家们。参与为期两天专业交流的德方机构除了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之外,还有欧盟委员会、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未来-环境-社会(ZUG)国际气候倡议办公室、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Agora能源转型智库、德国能源署、德国联邦储能协会、莱比锡电力交易所、Carboneer、输电网公司Amprion以及巴符州配电网公司 NetzeBW。

在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式下,能源局为了探索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之路,保证能源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排除万难远赴欧洲,以便更好地深入了解德国电力市场及德国如何实现在可再生发电比例将近50%的情况下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的问题;以及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危机下,德国如何在应对能源安全的同时保证2045年气候中和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德国的同行们带去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及双碳目标及措施等一手讯息。

双边交流,加强中德合作

10月31日清晨,在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大礼堂,国务秘书帕特里克·格爱琴(Patrick Graichen)博士与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先生举行双边交流。

格爱琴博士表示德中两国分别制定了2045年和2060年气候中和的目标,是两国对全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的表现。并介绍了德国应对因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及下一步能源转型的措施:大力提高能源效率、通过诸如缩短审批流程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过渡阶段重启燃煤备用容量但仍致力于将退煤时间表从2038年提前至2030年等。格爱琴博士也问及中国的煤炭政策并希望德中都能加大力度实现控制温升1.5度的目标。

黄学农总监回顾了中德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及今年上半年的中德能源工作组第10次会议,并对近年来中德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给与高度评价。黄总监介绍了中国能源转型、特别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成果,可再生能源装机实现10亿千瓦,占比45%,以及逐年减少煤炭比重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决心。中国实现燃煤电厂灵活性改造1.5亿千瓦,燃煤机组发电比例一直在降低。黄总监表示希望通过加强中德交流合作,共同为全球气候保护做出贡献。

最后,双方就中德在能源领域的下一步合作重点交换意见:格爱琴博士建议在退煤、电力市场设计、可再生能源消纳领域继续加强合作;黄学农总监提出不限于以上三个领域,中德可在能源多个领域分享和交流经验,如分布式能源、氢能、电力灵活性等。

深度专业交流,探讨未来清洁、高效、安全能源系统

10月31日和11月1日,能源局代表团分别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代表、德国能源机构、欧洲电力交易所、德国输电网公司等展开了为期两天的深度专业交流和讨论。

分别就中德能源转型和气候目标/概况、电力部门的能源转型、退煤挑战和机遇、电力市场角色、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消纳、电力系统灵活性、绿证市场、电网、储能、领域耦合、电力监管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对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如和实现清洁、高效、安全运行开展了深入探讨。

未来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组也将持续跟进、推动围绕这些具体议题相关的双边交流、讨论与合作,助力两国能源转型、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更多信息,请联系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尹玉霞(yuxia.yin(at)giz.de)。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