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德氢能产业交流——“中德绿氢认证和标准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7月28日,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中国节能协会氢能专业委员会(HEIC)联合主办的“中德绿氢认证和标准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会议在国家能源局和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BMWK)中德能源工作组框架下举办,旨在为业内专家搭建平台,交流和讨论中国和欧洲在绿氢的认证和标准化方面的经验。

发展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氢已被视为加快能源转型进程和实现难以减排部门和行业脱碳的重要路径。在《德国国家氢能战略》中,德国政府设定了到2030年绿氢产量达到28TWh的目标。同样,中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绿氢的年产量达到20万吨(约6.7TWh)。从中长期来看,政府和企业都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绿色的、全球可持续的氢能市场。但如何定义绿氢?在欧盟和中国已经存在哪些绿氢的认证方法?

会上,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BMWK)、国家能源局(NEA)科技司、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德国伍珀塔尔气候环境和能源研究所、中标合信(北京)认证有限公司、TÜV南德意志集团、西门子能源(Siemens Energy)、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佛山绿色发展创新研究院等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和专家作为主要嘉宾参加了线下研讨会。中汽数据、隆基氢能、新奥能源等氢能相关企业130余人采取线上形式参会。会议由GIZ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主任尹玉霞和中国节能协会氢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柴博主持。

国家能源局(NEA)科技司张建伟和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BMWK)气候司氢能处Beatrix Massig女士分别为本次会议致辞。张建伟介绍了国际与国内的氢能发展情况,他表示中国高度重视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氢国,国家能源局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标准化的体系,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Beatrix Massig介绍了德国发展氢能的原则以及氢能战略,她强调了和中国在绿氢认证和标准化领域合作的重要性。为了发展国际绿氢市场,应该避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绿氢标准。

中国节能协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马林聪发表了“中国氢能产业进展与绿氢标准思考”的主旨发言,对中国氢能政策和产业发展、绿氢政策与评价标准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绿氢评价标准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报告发布 - 国际和欧盟绿氢认证框架

此次研讨会上,GIZ发布了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框架下分别翻译和编制的国际绿氢认证框架以及欧盟绿氢认证的现状和发展两份报告。GIZ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关系项目经理Maximilian Ryssel、伍珀塔尔气候环境和能源研究所Stefan Thomas博士分别在会上介绍报告具体内容。

会议最后,中国节能协会氢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柴博主持中德氢能领域产学研专家讨论环节。对国际认证和标准体系中德两国如何开展合作、中国氢能认证制度的建立和推广建议、认证协调互认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来自中德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和专家参与了讨论,包括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标合信(北京)认证有限公司、TÜV南德意志集团、西门子能源(Siemens Energy)、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佛山绿色发展创新研究院。


中德在推动绿色氢能发展领域合作

在第十次中德能源工作组会议上,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中国国家能源局就2022年该工作组框架下围绕电力/现货市场、电力系统灵活性与可持续供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天然气、氢能和储能战略几个专业议题进一步开展交流与合作达成一致。绿氢(可再生能源制氢)为脱碳难度大的工业领域如钢铁、水泥和化学带来巨大的减排潜力,是实现碳中和路径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德能源工作组框架下,中德两国围绕绿氢在去碳化过程中的作用、绿氢认证和标准等政策制定,以及绿氢制备、存储、运输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共同挖掘绿氢对实现气候目标的潜力。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