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德国——共同为高能效未来而努力

 

中德两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先驱,两国共同致力于向绿色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过渡。德国在推进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坚持“能效第一!”,中国同样提出了“绿色发展、节能先行”的发展理念。德国通过实践证明,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互相脱钩是完全可行的。从1990年到2015年,德国的一次能源需求下降了11%,而GDP却增长了43%[1]。同样地,中国也一直在竭力降低能源强度。从1990年到2015年,中国的能源强度即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从21降低至6.7兆焦耳/美元(以2011年不变价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2]。在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框架下,中德双方为进一步推动两国的节能和能效提升工作,就解决方案和实践经验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德国——促进能效提升的各项措施

在欧盟整体能效目标框架下,德国制定了一系列不同的政策来提高工业和建筑领域的能效,其中包括财政补助,定量措施,监管法律,价格激励机制以及信息宣传和推广项目(如向有意向提高建筑能效的业主提供能源相关的咨询和建议)。德国联邦政府于2019年12月发布了《2050能效战略》和新一版《国家能效行动计划》。《国家能效行动计划》展示了如何通过结合多种手段和措施,实现德国2030年一次能源消耗(PEC)较2008年降低30%的目标,并为2050年一次能源消耗降低50%这一路线图提供支持。此外,实现德国的能效目标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从高科技空气压缩机到优化的燃烧设备,这些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是实现联邦政府能效目标的关键。《国家能效行动计划》中的关键举措包括:

  • 建筑领域能效:目前,德国的建筑领域每年大约排放1.2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30年,这一排放值将必须大幅减少至0.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联邦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包括:税收优惠,投资补助和用于既有建筑物节能改造的低息贷款,建筑规范中确定的强制性节能目标以及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
  • 工业、服务业和贸易领域能效措施:2016年,德国工业、贸易和服务业的终端能源消耗达1128太瓦时。2030年的目标是能源消耗需进一步减少100-150太瓦时。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碳排放交易机制(ETS),在非碳排放交易领域引入二氧化碳定价机制,鼓励余热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工业工艺加热,推广节能设备和技术,并开拓能源服务市场等。
  • 跨领域措施:在目前非碳排放交易领域中引入二氧化碳定价(从2021年起),引入用于监控和优化工业和建筑能源需求的智能计量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引入较高的产品能效标识标准,并加强能效领域的国际合作。
  • 能效网络(EEN)一个能效网络小组由多达十几家企业组成,通过定期交流最佳实践与经验,共同确定节能潜力,设定能效目标并。在德国,通过能效网络小组各大小企业在能效提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框架下,中德专家和从业人员将共同评估和确立在中国成立能效网络小组的指导方针。

中国——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

五年规划为中国的能效政策奠定了基础。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确定了中国能源领域的具体目标:即能源强度较2015年降低1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15%。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已将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限制为最多50亿吨标准煤,(2017年为45亿吨标准煤)。提高能源效率对于实现这些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工业领域能效的提升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该领域的一次能源消费占比高达72%。此外,提高建筑能效和促进能源服务市场发展是中国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关键政策如下:

  • 工业能效:2007年修订和发布的《节约能源法》是制定中国工业领域节能政策的基础。该法案对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节约能源作出了规定和要求,并部署了一个对节能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的监控系统。此外,中国政府为提高能源效率提供补贴,此举主要是为了鼓励在重点用能行业中更多使用节能技术。最重要的是,通过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和节能自愿承诺用能单位遴选,共有超过16000家重点用能单位(约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的60%)在实施节能措施过程中得到大力支持。此外,在全国不同高耗能行业实施的碳排放交易试点项目也间接推动了节能工作的开展。
  • 建筑能效:为了减少新建建筑物的能耗,中国逐渐收紧了建筑规范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对于既有建筑,重点则被放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改造和推广以消费为基础的供热计量收费。
  • 能源服务市场:中国拥有非常活跃的能效服务市场。从2012年到2018年,节能服务公司(ESCO)的收益从165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4650亿元人民币。如今,中国有6000多家公司,73万名员工活跃于这一领域。节能服务公司的蓬勃发展也受益于中央政府的税收优惠。

中德两国就能效政策开展交流并联合实施示范项目

中德两国就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现有的解决方案和实践经验开展交流与合作,从而共同促进节能,提高工业和建筑领域能效。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在促进中德两国节能和能效领域开展的具体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果包括:

中德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诊断和提高能效示范项目: 该示范项目于2017年12月启动,从不同的重点用能领域遴选了六家试点企业,在试点企业开展国际领先标准的节能诊断,提出可行的节能措施,引进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计算方法、加强该领域的能力建设,并在中德企业的紧密合作中实施已确定的措施。该示范项目涵盖的行业包括:水泥,火电,航空运输,玻璃纤维,陶瓷以及造纸行业。该示范项目是代表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BMWi)和国家发改委在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框架下开展双边务实合作的具体体现,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能源署(dena)和国家节能中心(NECC)共同实施。在项目第一阶段(2017-2019年),中德项目合作伙伴共同在试点企业进行节能诊断,开展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培训,并开始实施已确定的节能措施。项目第二阶段于2020年开始,重点是推广项目成果并进一步支持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地实施。

中德能效合作项目奖” 作为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的一个重要创新合作内容,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组织实施,该奖项旨在推广和评选出中德在能效和节能领域合作的最佳实践案例。

定期举行 技术论坛和其他企业对接活动,为能效领域的中德企业提供B2G平台。

为促进工业和建筑领域节能和提高能效提供政策咨询和政策工具的交流平台。

为企业和行业专家提供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能力建设和交流平台。

就开展能效网络小组进行交流。 

资料下载

宣传册

德国2050年能源效率战略(中文)

下载 PDF
宣传册

BMWi国家能效行动计划(中文)

下载PDF
[Translate to cn:]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_CN
宣传册

BMWi建筑能效战略(中文)

下载PDF
[Translate to cn:] BMWi Greenbook Energy Efficiency_CN
宣传册

BMWi能效绿皮书(中文)

下载PDF
存档

PPT-德国节能政策分析

下载PPT

项目活动——能效

碳中和目标下中德能效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

第六次中德能效工作组会议召开

【政策研讨】中德双方开展能效战略与政策网络研讨会

7月9日,在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框架下,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节能和能效处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能源政策——供热与能效司能源双边合作处、能源效率原则和能源合理利用处以线上研讨会的形式,就两国最新的能效战略和政策以及未来中德能效领域合作展望进行双边交流。

【示范项目】中德节能诊断示范合作项目第一阶段成果总结

“中德能效合作项目奖”颁奖典礼在京举办

【示范项目】节能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收益分析培训

【技术论坛、企业交流】中德节能诊断项目技术对接及绿色金融研讨会召开

【政府双边对话】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第五次能效工作组会议

【示范项目】中德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诊断示范项目现场诊断最后一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圆桌研讨】中德专家沙龙系列活动——能效和清洁供热

【技术论坛、企业交流】第五届“中德节能低碳技术合作交流论坛”

【示范项目】中德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诊断示范项目启动会

页面更新中

项目联系人

尹玉霞

Project Director

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 项目主任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
塔园外交办公楼2-5
邮编:100600

☎ +86 10 8527 5589 ext. 306

yuxia.yin(at)giz.de

Yin Yuxia

更多议题

可再生能源

更多信息

能效网络小组

更多信息

可持续供热

更多信息

企业交流与合作

更多信息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