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电解制氢能效测评标准研讨会成功举办

© AdobeStock/456719859

9月28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组织举办中德电解制氢能效测评标准研讨会,为中德两国的电解槽制造企业、政府部门和其它利益相关方搭建平台,推动双方就水电解制氢中电解槽能效相关的深入交流,并探讨中国、欧洲以及德国电解槽能效标准。 

会上,来自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德国莱茵TUV的四位专家学者介绍了电解制氢能效及性能测试规范/标准在中国和国际上的发展、实践经验。随着氢能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现有的水电解制氢标准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的技术和条件。中国国家能源局和其他五个部委最近发布的氢能行业标准制定框架为修订和制定新标准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挑战。由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确定电解槽性能测试的方法变得十分复杂。同时,第三方性能测试、认证、数据收集等服务也有待完善。 

此次活动还为具体领域的标准制定提供了技术见解,例如水电解系统的动态运行、氢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集成以及高温电解系统。此外,德国专家还分享了国际标准的制定情况,重点介绍了关于使用水电解制氢的 ISO 22734:2019,特别强调了对性能测试标准的要求。 

与会专家还就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CHA)、中国标准化研究院(CNIS)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共同发起的"氢能领跑者行动"开展了交流。氢能领跑者计划围绕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绿氢制取关键装备、储-运-加关键装备、用氢关键装备进行综合性能评价,对氢能行业的商业化进程起到良好促进作用。除其他标准外,该倡议还将根据电解槽的性能对申请参与该计划的企业进行评估,因此制定了团体标准,对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评价模式、评测流程和测试方法进行规范。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QC)的专家和德国企业代表西门子能源(Siemens Energy)也参与了讨论,让专家们对这一话题有了更深入的交流。讨论表明,统一电解槽能效标准既有利于行业发展,也有利于气候保护。要实现这一目标,与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更多交流和共同努力是关键。  

本次活动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在中德能源与能校合作伙伴框架下开展,是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BMWK)与中国国家能源局(NEA)共同指导的中德能源工作组框架下活动之一。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为两国政府、行业和学术研究机构提供围绕能源转型的交流对话平台。如需了解更多有关中德氢能领域合作信息和活动,请联系 Vincent Fremery 先生 (vincent.fremery@giz.de)。


中德在推动绿色氢能发展领域合作

在第十一次中德能源工作组会议上,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中国国家能源局就2023年该工作组框架下围绕电力/现货市场、电力系统灵活性与可持续供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氢能等几个专业议题进一步开展交流与合作达成一致。绿氢(可再生能源制氢)为脱碳难度大的工业领域如钢铁、水泥和化学带来巨大的减排潜力,是实现碳中和路径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中德能源工作组框架下,中德两国围绕绿氢在去碳化过程中的作用、绿氢认证和标准等政策制定,以及绿氢制备、存储、运输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共同挖掘绿氢对实现气候目标的潜力。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