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展望氢能产业未来发展——中德氢能战略与合作研讨会

10月19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在国家能源局和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的支持下,组织召开了中德氢能战略与合作研讨会,邀请来自中德两国政府、企业、产业协会以及研究机构的代表,交流中德两国的氢能战略与发展现状,探讨氢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德两国在氢能国际市场构建进程中的合作潜力。

当前无论是德国还是欧洲,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广泛应用氢能(尤其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氢)是实现欧洲经济脱碳的重要手段。德国于今年6月发布了德国国家氢能战略,为德国未来氢能的生产、运输、使用和再利用以及相关的技术创新和投资建立了一个统一、连贯的政策框架。通过该战略,德国联邦政府提出了有助于实现国家气候目标,为德国经济创建新的价值链以及进一步发展国际能源政策合作所必需的步骤和措施,保障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断提高情况下德国能源供应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气候友好性。会上,来自德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机构(NOW GmbH)的亚洲项目经理Lucia Seißler 女士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德国的氢能技术发展和德国国家氢能战略下针对各部门的具体措施。

中国也于不久前承诺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同样,中国也意识到了发展氢能在实现脱碳、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并明确将在2020年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同时,中国在绿色氢能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氢能联盟技术委员会专家缪平博士在会上介绍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报告中指出,作为全球最大的氢能生产国,我国目前的绿色氢能占比不足0.3%,其中,技术和成本是主要限制因素。但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以及随之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再加上大量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可再生电力利用潜力(如弃风弃电),都为我国绿色氢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氢能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氢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10%。

随后,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吉诗博士介绍分享佛山市氢能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如何从最初的“氢能产业农村根据地”建设成为“全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构建起“佛山氢能智造”体系。

在围绕氢能产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的讨论中,来自国家能源局、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企业、协会的代表各抒己见,分别为中国未来氢能产业的发展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尽管各自的观点和立场有所区别,但是均尤其指出和强调了以下几点未来我国氢能发展的路径、挑战和国际合作潜力方面的思考:

  • 基于燃料电池技术的成熟度和产业链的完整性,目前交通部门仍然将是中国氢能的主要应用领域。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其他如供热以及化工、钢铁等重点用能工业部门在氢能应用方面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推动氢能在部门耦合中发挥作用,促进各部门的全面脱碳意义重大。
  • 受限于目前技术发展、成本等因素,蓝氢仍是我国氢能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应在市场驱动的前提下,辅以政府引导和支持(如纳入碳交易排放交易机制),坚定不移地向绿氢这一未来方向努力。
  • 技术突破仍然是实现氢能产业化、规模化的主要挑战,因此亟需政府统一制定清晰透明的补贴激励机制和合理的监管框架,引导和支持私营部门投资于氢能市场。
  • 中德两国在氢能发展领域的未来合作潜力巨大,现阶段政府和企业优先关注的合作领域包括:将氢能发展作为议题之一纳入中欧高层政策对话;氢能产业标准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从而促进国际氢能市场的建立;通过如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这样的政府合作平台,开展具体的中德绿色氢能试点项目等。

此次中德氢能战略与合作研讨会在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和中德交通与燃料战略项目框架下举办。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作为项目的执行单位,将继续密切关注中德两国氢能战略和氢能产业发展,并推动双方在绿色氢能方面开展深入和实际的交流,助力两国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点击这里了解更多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框架下氢能合作相关的信息。

EN